巧手制春味,踏青感亲恩——江苏省盱眙中学“春天的故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三)
五月的风掠过都梁山下,将桃源的芬芳捎进校园。江苏省盱眙中学的食堂里蒸腾起不同于往日的烟火气——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正与父母执手作羹,在面粉与馅料的交融中,酿就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故事。
这是一场以劳动为笔、以感恩为墨的春日书写。当青涩的指尖遇见传承千年的面点技艺,当踏青的脚步唤醒沉睡的亲情絮语,"春天的故事"便有了更深的注脚。恰逢母亲节将至,孩子们将春日的鲜香包进面皮,把成长的感悟写入诗行,让这场社会实践成为最温暖的感恩课堂。
温情食堂:
指尖传情,以食达意
学校食堂化身为劳动实践课堂,学生们在家长和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分组制作春卷、花式馒头和包子。揉面、擀皮、包馅……一双双略显生疏的手逐渐熟练,家长们的耐心讲解与孩子们的专注眼神交织成温馨画面。李同学将亲手包好的包子递给母亲:“平时总是妈妈为我做饭,今天我想让她尝尝我的手艺。”恰逢母亲节临近,学生们将成品装入礼盒作为节日礼物,用质朴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
桃源踏青:
共赴春约,感恩成长
师生与家长一同前往盱眙城市桃源开展春游活动。桃花灼灼,绿草如茵,学生们分组进行植物观察、诗词朗诵和团队游戏,在自然中感受生命勃发的力量。活动中特别设置了“写给父母的三行诗”环节,学生们以稚拙却真挚的文字,记录下对亲情的美好感悟。“您把春天缝进我的衣角,而我愿成为您余生的光。”王同学的诗句引得母亲热泪盈眶。
明德育人:
润物无声,臻美向善
这场春日的邀约,不仅是漫漫春日里的悠悠食趣,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润物无声,盱眙中学坚持将德育融入生活点滴,“春天的故事”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制作美食,传递脉脉温情;贴近家乡,感悟都梁秀美;走进生活,体验人间烟火。劳动的汗水浇灌了感恩的种子,自然的熏陶唤醒了孝亲的自觉。
春去夏来时光转,晨风暮雨换新天。2025年的春光将尽,但盱眙中学“春天的故事”永远在传讲,春日里的那份人心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已在孩子们的生命中结出美德的果实。这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臻美向善,明德育人。
撰稿:邵江燕
一审:王璐
二审:骈玉茹
三审:刘兴娟
终审:赵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