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忠和:《夸夸我的母校盱眙县中学》
1974-1978年间,我就读于江苏省盱眙县中学,在那里度过了4年的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并从那里考取了南京大学。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很丰富很充实,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和基础知识以及做人做事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40多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许多事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难以忘却。在庆祝母校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往事,再一次感到我们当年能够在这所学校学习,真的是非常幸运的!母校无论是学习环境,文化氛围,还是师资力量,都没的说。
母校第一好,是位置好、城乡生态环境好。我出生在盱眙县古城乡的天泉湖畔。盱眙是个好地方,有十六个字概括得很好:明王故里、龙虾之都、淮河明珠、生态家园。可谓:自然生态和谐宜居、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千年学府比邻学校,农林牧渔各业兴旺,生产生活丰富多彩。一所省重点中学坐落在这样的地方,自然条件没的说。还有一些细节,就是当年的盱眙县中学,校址在著名的第一山上,素有“山顶中学”之称。我的家就住在半山腰上,从上下学的方便而言,可谓得天独厚。山顶松柏参天,犹如天然氧吧,最适宜晨读。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一大早起来去学校上自习课。大约从初二年级开始,我就负责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工作,每天早晨半个小时的播音,两个人轮流,不早点到是不行的。另外,我还参加学校乒乓球队的训练,有时候也在早晨,所以我一直是个早起的人。与我家紧邻的,是一个巨大的石榴园,园子的对面,就是远近闻名的玻璃泉。这个石灰岩裂隙中形成的泉水,清冽甘醇,加上正好跟我家房子在一个等高线上,不用爬山,所以我们兄弟几个宁可多走路也喜欢到那里去担水。好山好水好学校,我的中学时代,挺幸福的。
母校第二好,是校园文化氛围好。紧邻校园的第一山公园,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诗文题字尤为显眼,最突出的要数“第一山”三个大字,证明“千里淮河第一山”,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还有魁星亭边上的“青山绿树”,也表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一向很好。好的环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半山腰上,还有一个山洞,也称为“半边庙”。门上刻有“海阔天空”四个大字,俯瞰山下波涛汹涌的淮河和只能远眺的洪泽湖,的确有这个意境。
在上山的公路没有修好之前,来自城北的学生,还有平时下山购物的老师们,都要靠一条用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下山,年头久了,就磨出一条光溜溜的石板路来。雨雪天还是比较滑的。路难行,给老师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则是一种体能锻炼。艰苦的条件更能够锻炼人。因此,我们那个时候出来的学生们,还是比较能吃苦的,这种精神对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是有好处的。当年的新闻媒体曾经把盱眙县中学艰苦创业的精神称为“石板路精神”。尽管要爬山上学,但是,我们校园生活十分丰富而活跃。体育、文艺、书法、绘画、无线电等课外活动一点也不少。农忙的时候还要下乡帮助收小麦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学期拿三四个奖状回家,相比今天,应该属于快乐学习的标配了。
母校第三好,是老师好、师生关系好。当年的老师们,很多是背井离乡,来自省城南京等大城市。他们都非常敬业。尽管后来好些老师随着年龄增长,工作变动,调离了盱眙县中学,但是,大部分老师的名字我还能记得住,因为他们跟我们很亲。教我们语文的王能龙老师,我有一回写作文夸了他,他专门来谢谢我。教我们数学的邱鹤年老师和许和冠老师,一个板书推公式推得好,另外一个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常常跟别的老师夸我是个能干的小班长;教我们外语的张其彩和高学成老师,张老师初二英语考试特地给我加了一道题,高老师在高中是我的班主任,靠英语要我这个课代表帮助改卷子,我这自信增加的可不是一般的高;教我们书法的程玉玺老师和徐鹤老师,一个盱眙书法泰斗,一个是学校书法大家,跟他们完美练就了这个书法基础就是个童子功了;教我们体育的王凯鹏和程天建老师,后者专门指导我的乒乓球,让我许多年后在维也纳联合国同事中也能为传播中国体育文化做贡献。课外活动我还是绘画和戏剧积极分子,所以忘不了夏俊山老师。他手把手教我们画素描,后来我学地质做野外工作还真的用上了。还有,他夸我的眉毛长得好,不用化妆就可以上台演戏,所以必须上台演戏,我们曾经排了校园剧,我演了男一号,哈哈,忘不掉的“星途”。要说的感谢的话很多很多,归结到一句话:我衷心祝愿今天还健在的我当年的中学老师们晚年幸福安康。